李秋生,這個普通的名字最近頻繁出現在媒體上,不過他名字前面總會有個更加誘人的“頭銜”———北京理科高考狀元的班主任。走近這個僅比“新科狀元”年長12歲的年輕人,人們發(fā)現,他也曾經是超常兒童,還曾是北京大學數學學院學生會主席、數學高才生。
在大學畢業(yè)的時候,他為什么沒有如家人朋友所愿踏入金融界、科學界,卻選擇當一名普通的中學老師?記者懷著好奇,專訪了北京市人大附中的高中教師李秋生。
基金公司發(fā)來實習通知
“我必須舍棄一邊”
其實大四那年,李秋生像很多優(yōu)秀大學生一樣,為成為一名“金領”做好了準備。正好,國內一家著名基金公司到北京大學招聘,李秋生也趕去了。“300多人面試,最后只留下了7個人,其中就有我。”李秋生離“金領”的目標已經很近。
不久,公司通知李秋生,第二學期就可以到公司實習。誰都知道,公司通知實習其實就意味著被公司錄用,實習期間只要沒有什么大的問題,就可以順理成章地成為公司的一員。
然而李秋生給公司的答復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請求公司把他的實習期延后兩星期。
“原因很簡單,公司的實習時間與我在仁華學校(人大附中的超常教育基地)教課的時間有沖突”,李秋生說。
李秋生和人大附中有著很深的淵源。
從小學起李秋生就對數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六年級時進入人大附中的超常教育基地,在人大附中一待就是6年,6年間他在市級和市級以上數學競賽中獲獎20多項。
帶著這樣驕人的成績進入北京大學數學學院,誰都相信李秋生的未來一定輝煌。
上大學后,李秋生一直利用周末和假期在仁華學校兼職教數學,“基金公司的實習時間與我教課的時間沖突了,我必須做出選擇,舍棄一邊”。
之后不久,李秋生做出了更讓人不能理解的決定:回人大附中當老師。
不僅那些忙著出國、考研、找“投行”的同學不理解他,連父母也忍不住問他:“你是不是惦記著過兩年出國呀?”在大多數人眼中,李秋生所走的道路總是比同齡人高一個臺階,但是誰也沒想到在選擇職業(yè)的時候,他卻選擇了“低”走。
[Page]
超常班情結和冠軍情結
“這是我命中注定的選擇”
“現在回想起來,這個決定似乎早在我心里做好了,我所要做的就是去執(zhí)行它。”李秋生說。
在李秋生看來,小學六年級時開始上超常兒童班,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個拐點。“如果不是因為上了超常班,我可能不會發(fā)現自己在數學方面的天賦,也不會那么幸運,這么多年都能做與自己興趣有關的事。”
李秋生感到,冥冥之中自己和超常班有著不解之緣。而且隨著年齡增長,自己的超常班情結越來越濃烈。他分析,無論自己走多遠,這種情結都會把自己帶回到超常班。
除了超常班情結外,李秋生心里還有一個冠軍情結。
“高中時,我對數學的興趣更加濃厚了,先后參加了北京市和全國的各種數學競賽,也取得了不少好成績。”李秋生說,但是在這些成績中唯獨缺少一塊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的金牌。
李秋生曾經非常接近這塊金牌。
高一、高二年級時,李秋生兩次入選了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的國家集訓隊,“每年全北京也就一兩個人”,說起當年的自己,李秋生仍然很自豪。
有過數學競賽經驗的人都知道,不少最終拿到奧林匹克競賽冠軍的孩子都是從高一起就進入國家集訓隊,經過兩年的準備,最終在高三時一舉拿下冠軍。
李秋生的路也是這么走的。但就在他信心滿滿地參加第三次國家集訓隊的選拔考試時卻失利了。
深深的遺憾在李秋生的心底埋下了他的冠軍情結。“我沒能拿到冠軍就特別希望能幫助別人拿到冠軍。”李秋生說。
做人要學秋生哥
“學生把我留在了中學”
“當老師很符合我的心態(tài)、個性和興趣。”在李秋生身邊,多年來一直有人對他選擇當中學老師表示疑惑。
雖然常年參加競賽,李秋生卻說自己并不喜歡爭來斗去,他更看重的是為了目標去奮斗的過程,“如果我對結果的追求再強烈些的話,也不會讓那個已經在手邊的冠軍溜走。”
但是,做出這樣的選擇著實讓李秋生感到了周圍的壓力。
剛畢業(yè)那幾年,李秋生特別不喜歡參加同學聚會,他和幾個有過超常班經歷的人總是聚會話題的中心,“同學們談話間所帶出的疑問和不理解讓我內心一直掙扎”。
再加上剛當老師的不適應,李秋生也曾經懷疑過自己的選擇。
那時候,李秋生教的是普通班(非超常實驗班),“站到了講臺上我才知道,數學學得好不一定能教得好。”一個學期下來,李秋生所教班的成績比別的班差。
“那段時間是我人生的一個低谷。”李秋生說,“我懷疑了、動搖了。”
就在這個時候,學生中流傳著的一句話鉆進了李秋生的耳朵:“做人要學秋生哥。”
“我那時除了數學好、年輕,沒有什么特別之處,而且由于剛剛走出大學校門,也不懂得打扮自己,一身衣服經常穿很長時間。”李秋生沒想到這樣的自己卻得到了學生的認可。
不少學生說:“李老師數學很棒、人品很好、為人樸實。”
學生黎雄風記得,初中時一次上平面幾何課,“是那種加不同的輔助線就能有很多種解法的題”,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看到該題的不同解法,李秋生沒有把題目直接投影到白色的屏幕上,而是投影到黑板上,然后在黑板上一次次地給學生變換輔助線。“這道題的整個講解過程都是在投影儀的熱光下烤著的,他有多熱,我們一看就知道。”那一節(jié)課黎雄風和同學們聽得很專心。
就在李秋生得知學生們對他的評價后的第二天,他找到了校領導,說:“我會繼續(xù)留下來的。”
“是學生給了我堅持下去的決心和勇氣。”李秋生說。
[Page]
玩撲克是學生們特有的放松方式
“我這個老師更能理解他們”
到人大附中兩年后,李秋生開始帶超常實驗班了。
“看著這些孩子我就像看到了當年的自己。”李秋生說,“因為曾經跟他們一樣,我覺得自己比別人更能理解他們。”
自稱跟李老師很有默契的趙振宇今年考上了清華大學,而初中時的一段日子讓他記憶猶新。
初中課程對于以仁華學校前三名的成績考入人大附中的趙振宇來說很輕松,“那時放學,我經常和幾個同學躲到食堂一起打拖拉機(撲克游戲),李老師碰到過幾回,但是也沒怎么管。”趙振宇說,“后來我們實在不像話了,幾乎每天都從下午3點玩到6點,老師才找我們談話,說什么事情都要有節(jié)制。”
“超常班的孩子與普通班的孩子不同,他們經常面對高強度的競賽,因此,確實特別需要放松。”李秋生說,“再加上這些孩子智力水平超常、精力充沛,他們通常會選擇那些需要動腦筋的游戲,比如橋牌等撲克游戲。”
正如李秋生所說,趙振宇后來愛上了橋牌,進入高中后成為校橋牌隊的主力。
成為學生的偶像
“我現在覺得很幸福”
跟學生亦師亦友的李秋生在學生心目中越來越重要了。
“李老師是我們班學生的偶像,他教的另外一個班的同學也很崇拜他。”學生吳岳說。
當超常實驗班孩子的偶像,必須得有讓孩子信服的本事。“他的數學太強了,沒有他解決不了的問題。”吳岳告訴記者。
“他還有一個特別牛的地方”,吳岳說,滿滿一個班學生在教室里聽課,他能在第一時間找到走神的學生。“一次數學課,看老師講得起勁,我想偷個懶,可是剛走了一下神,就聽到李老師在叫我的名字。不光我一個人有這樣的經歷,班里很多人都有同感。從此之后,我們很少有人會在課上走神了。”
崇拜他就追隨他。
據了解,李秋生所帶的超常實驗班里有著濃濃的北大情結。不算后來報考的,僅保送生中就有9個同學已經被北京大學數學學院錄取了。
8年前李秋生做了一個略帶理想主義的決定,8年后他卻因自己的決定收獲了濃濃的幸福。
有專家說,目前制約我國基礎教育質量提高的最重要的瓶頸是師資問題,社會上曾經有這樣的說法,一流學生出國或者創(chuàng)業(yè),二流學生去外企或者國企,三流學生才學師范。而那些師范畢業(yè)的人,一二流的又再考研、考公務員,只剩下三流的才會真正進入學校。人們不禁要問:“沒有一流的老師怎么培養(yǎng)出一流的人才?”
李秋生老師的經歷在向我們詮釋著這個問題的答案:一個有超常班經歷的老師與一群超常班學生惺惺相惜;一個高才生老師教出了一群高才生,延續(xù)著成長神話。
見到李秋生是在一個驕陽似火的上午,淺色的襯衫讓他看起來潔凈、陽光。他說這個暑假會比較輕松,不過還要完成一個學生留的作業(yè):一定要在這個假期把博客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