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系列教育開幕式暨專家論壇觀后感
初二(10)班 李妍冬
——題記
一個穿著湖藍色長衫,黑色打底褲,頭發(fā)高高盤起的女孩兒走上臺來。“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下午好”。太老土的開場白了吧,不過聲音甜美,相貌打扮清純,頂多不過二十五歲吧,難道她就是論壇的主講老師嗎,好年輕??!經(jīng)過一些簡單的介紹得知,她的名字叫做牛文榮,今年二十二歲······不過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她的故事:牛文榮從小生活在比較富裕的家庭里,但是父母關系不好,她自記事以來,父母就不停的吵架,甚至有時還打起來。這也是牛文榮從小就叛逆——父母的起著重要作用。她的性格很犟,從小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被兩所學校開除,后去做幼師,卻是教小朋友搞對象,罵家長,不到三個月又被學校給開除了。在十歲時,父母離異,她和一些朋友逃學,整天泡在酒吧里,和的爛醉如泥,甚至吃興奮劑,是父母很傷心;后來接觸到了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經(jīng)典文化,她才走入正道,逐漸地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聽了她的故事,感觸真的太多太多了,有很多人總是認為父母對我們好是天經(jīng)地義的。鴉有反哺之恩,羊有跪乳之恩。愛,有時候其實很簡單,愛的點點滴滴,不僅體現(xiàn)在現(xiàn)實生活中,而且深藏在心里。愛同時又是那么奇妙,可以滲透到人的內(nèi)心中去。父母對我們的愛是無言的,不用華麗的辭藻來形容,卻是值得我們一輩子去珍藏與品味。多少真切的感動都蘊藏在平凡的生活中,他們的愛無言表達,他們的愛不易流露,但只有我們多多留心,細細體味,就可以發(fā)現(xiàn)。父母對孩子最真摯、最為無私的愛,做孩子的我們難道不應該對含辛茹苦的父母常懷感恩之情嗎?
品味經(jīng)典
她的故事,像飲茶一樣細細去品味時,或許讀著讀著,我們心里就能此起彼伏,時而洶涌澎湃,時而如沐春風······
抱著百般無奈的心情,我把《弟子規(guī)》放在腿上,回想著開場前的事情——
從我知道要開會的時候,心里就已經(jīng)打翻了五味瓶,悲喜交加。作為學生,不用上課當然是很開心的事情,但又想到要在會場坐上整整兩天,心里又實在是高興不起來。
會議開始了,自稱“王叔叔”的男人站起來,開始講課。我已經(jīng)預料到幾個小時候后雙腿的麻木,不禁在心里嘆了一口氣。
“王叔叔”先是講了什么叫做有文化的人?一席話間,我頓時來了精神,因為他和我們的校領導講話風格大相徑庭,不僅詼諧幽默,而且引人深思。
進入正題,他問“我們從哪里來?”——多么簡單的問題啊——媽媽!而媽媽是怎么孕育我們的呢?糧食。糧食從哪里來?種子。種子是怎么成長的?陽光,雨露。“這是自然的恩賜??!”他一針見血地說道。而這時的我已經(jīng)深深的被這演說打動,顧不上挪動那麻木的雙腿,聚精會神地聽著,并送出我唯一能送的禮物:掌聲。
一上午的演講在不知不覺中結(jié)束了,我心里被填得滿滿的,感到十分滿足。“王叔叔”的演講,告訴了我人生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什么菜值得我去珍惜,什么根本不值得我保留。我動了動腿,突然覺得這麻木是值得的。
下午,演講繼續(xù)。我滿心期待來聽“王叔叔”再次演講。而出乎預料的是,演講一開始,大家就跌入了凝重的氛圍。
我們敬愛的王叔叔講述了他坎坷的上學經(jīng)歷,我怎么也不會想到,一位身家過億的商人是睡馬棚長大的。
一時間,心里的苦澀泛起,我想,與眼前這位王叔叔的遭遇相比,我在學校里就像嬌嫩的花兒,因不時被老師修剪枝葉而受的苦,又能算些什么呢?
特別是當他說到他失去父母時,我為之動容。兩年前,我失去了一位爺爺,當時心中的痛直到現(xiàn)在都難以平復,所以我根本不敢想象王叔叔是如何忍受失去爸爸媽媽的痛。我打心眼里佩服這位堅強的王叔叔。
王老師一直在講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這是因為傳統(tǒng)文化是這次講座的精髓,也是因為王叔叔一直希望通過傳統(tǒng)文化留下的經(jīng)典來教育我們做一個有德有禮的人。說道中國傳統(tǒng)文化,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論語》,那本記錄著孔子這位滿腹經(jīng)綸的大思想家言行的書。通過王老師的講解,我覺得傳承經(jīng)典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事,如果中國能再出幾個像王叔叔一樣的人,那么中華民族的富強就指日可待了。我想起了小學時曾被我背的滾瓜爛熟的《弟子規(guī)》,今天才發(fā)現(xiàn),原來這本書是多么重要的。它經(jīng)得起品味、推敲。
這一刻我好想明白王叔叔這個人了,好像也明白了為什么要傳承經(jīng)典文化了,因為經(jīng)典,就像一杯淳樸厚重的茶,值得中華兒女品味。
初二(13)班
郭嘉茗
行走在消失中的傳統(tǒng)文化
在越來越多的人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時,又有多少人還記得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而我就很幸運的參加了這次傳統(tǒng)文化論壇,可以聽到不同的專家們自己對傳統(tǒng)文化的見解。
百善孝為先。這是中國很傳統(tǒng)的一句話,說明了孝道的重要。母親懷胎十月生下我們,再由父母含辛茹苦的把我們養(yǎng)育成人,真的很不容易,我們是母親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我們的身體里流淌的是父母的血,我們到底有什么權(quán)力不去孝敬父母?有人說過:“孝道不僅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幸福”。在我們孝順父母的同時,父母高興了,我們也幸福了。
由孝道再往大的方向去延伸。父母懷我們時所吃的一粒米,一根青菜,一個饅頭,細細想來,它們的由來都與太陽、土地分不開。也就是說孕育我們的不僅是母親,還是日月星辰,還是大自然。我們源于自然,生于自然。大自然為我們無私奉獻著,不求回報,沒有怨言,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去回報大自然,感恩大自然。我們存在與天地之間,就讓我們的人生有意義,煥發(fā)光彩,不然,豈不是白白來人世間走了這么一遭。活一樣是活,活得精彩,活的頹廢是我們的選擇,那我們?yōu)槭裁床贿x擇好的,非要選擇壞的呢?我們完全可以選擇自己到底要怎樣生活,這樣等到我們老了,死了,回想我們這一輩子,才可以自豪地說:“我這一生沒白活!”
而說到奉獻世界,那我們就應該從現(xiàn)在起好好學習。學習,不單單指的是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道德品質(zhì)的培養(yǎng)。豐富的文化知識與高尚的品質(zhì)相結(jié)合,這才是我們未來的基礎。另外,堅強的意志也很重要,只要我們不放棄,持之以恒,就一定會成功。我們還要學會吃苦耐勞,不管遇到多大的苦難都要挺住,堅持下來,只有苦盡才會甘來。在我們一帆風順的時候,也需要一些勸誡或是一些自己不喜歡聽的話來鞭撻自己,使自己不自大、不自滿、不墮落,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良藥苦口,忠言逆耳,我們不能只聽表揚的話,不聽批評,往往對我們更有用的東西在批評中。當我們有足夠的能力了,我們就應該去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幫助別人,我們會感到快樂;幫助別人,也凈化了我們的心靈,使我們成為一個樂于助人、善良、高尚的人。
我真的很慶幸我處于新鄉(xiāng)市一中這么一所明智的學校,組織了這樣一次傳統(tǒng)文化論壇,讓我們接觸傳統(tǒng)文化,了解傳統(tǒng)文化,做有道德的一中人。希望傳統(tǒng)文化可以深入人心,發(fā)揚到世界的每個角落。